crtzeng

Thursday, November 08, 2007

司法調查應落實合理懷疑精神

我國刑事訴訟法關於刑事調查過程中
檢察官及法官可採取的行為
包括對被告,證人之傳喚及拘提,訊問,羈押,搜索,扣押,勘驗
對處所之搜索,勘驗

檢察官(及法官)採取這些處置往往造成
人民自由受限制
(包括對被告,證人之傳喚,拘提,訊問,羈押,搜索,扣押)
社會成本的開支
(司法人員的動員,證人及被告無法工作,被搜索,勘驗之處所無法正常利用)

但檢察官(及法官)採取這些處置的依據
法律中往往只敘述"必要時得....","有相當理由可信"

至於所謂"有相當理由可信"
往往無客觀資料或文獻證明其成功蒐得罪證機率較高
而只憑檢察官(及法官)主觀認定

"合理懷疑精神"

便是希望
司法界人士(含警察)在執行調查行為前
能夠先估算從調查行為能獲得罪證之機率,
與執行調查行為所需之最低機率衡量
來決定是否要執行調查行為

至於執行調查行為所需之最低機率
則應由最高司法檢調機構或立法院
針對嫌疑人被懷疑之不同刑責
訂定不同之機率底限
(如針對殺人案,10%機率便可搜索,但針對偷竊案,30%機率才可搜索)

那要如何考核呢?

司法界人士(含警察)在執行調查行為時
除具明理由,對象外
應具明其評估可能獲得罪證之機率,
簽發拘票之法官
也應具明其評估可能獲得罪證之機率,

這樣便可由檢察官(及法官)發動之調查行為數目
及實際獲得之罪證進行統計

對於有經驗,估計正確之檢察官(及法官)給予獎勵
而對於那些估計不正確之檢察官(及法官)給予繼續教育

唯有如此,檢察官(及法官)才不會濫行搜索
而只針對可疑(應有相當之機率)之對象進行蒐證

希望檢察官(及法官)能夠有合理懷疑之精神及學識
花費最少必要的社會成本開支及人民自由限制
獲得最高之調查成效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